蓄力2019 度小满金融的三个选择
本篇文章3139字,读完约8分钟
2019年,金融技术领域的激烈竞争似乎并没有受到所谓“互联网还在冬天”的冲击,各大巨头仍在蓄势待发。
从目前的职业来看,英美烟草(百度、阿里、腾讯)都在无一例外地发挥自己的实力。此外,京东平安也是这场金融科技战的新玩家。毫不夸张地说,英美烟草正在引领金融技术。
巨人成为巨人的原因在于其庞大的业务范围。因此,即使是一个巨人在金融技术领域也可能有许多不同的玩法。在分析金融技术的未来发展时,很难以巨人为单位来看待整体,但很难看清金融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与金融科技业务发展相关的三个核心问题来分析巨头的细分业务。无论是巨头还是新来者在这三个问题之间做出选择,他们在金融技术领域的定位、角色和未来都可能被决定。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它是关于顾客的:带来了吗?把它拿走?
Techfin是做技术和帮助金融。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许多专注于金融技术的公司都是这样定位自己的。
“做科技”,做什么样的科技,如何帮助金融企业?
要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视角是“客户视角”。
最纯粹的金融技术,我称之为“研究型”或“云服务”型。
所谓研究型,是指科技企业和金融企业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共同探索和研究金融业务所需的信息技术。例如,2017年11月,百度和农行联合成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共同打造农行的金融大脑;腾讯和中国银行、蚂蚁金服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其他巨头也尝试过类似的合作。这种合作更注重研究,具有前瞻性意义。
至于云服务,他们应该超越“研究型”,开始“谈论钱”。从基本的云服务器,到为金融服务定制的人工智能等应用编程接口(如人脸识别),再到直接提供特定的金融服务模块(如银行利息核算模块),这些技术公司提供的云服务也涉及到这一方面。例如,百度的小满金融为大型金融机构(包括金融大脑、智能云等)提供了基于场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安账户为中小银行提供金科/。
事实上,巨头之所以能够吸引金融企业的注意力,在于金融科技巨头依赖于传统科技业务所沉淀的大量用户——金融科技巨头依靠科技力量将自己的用户授权给金融机构。
当然,不同的巨头有不同的方法用技术帮助金融企业。
一是用户带来它,但金融企业不允许拿走它。最典型的是蚂蚁金服的“基金财富”。蚂蚁金服取出支付宝中的数亿用户,让基金公司通过支付宝上的“财富号”与普通人互动,通过数千人和用户头像吸引客户,鼓励用户更准确地投资,成为基金公司获取增量客户的重要渠道。
另一种是由用户带来,允许金融企业取走。这里的典型例子是,它是从百度搜索引擎开始的,百度搜索引擎拥有大量的搜索用户,能够做出准确的用户肖像。这是百度的“授权”,而以搜索引擎为代表的开放模式将用户直接引入金融企业。对于后者来说,只要他们能留住他们,他们就是他们真正的顾客。
例如,小满金融以前与南京银行合作过。从披露的信息来看,南京银行已经获得了大量可以控制的用户:
自2017年6月以来,双方在消费金融领域开展了更深入的合作。截至目前,双方共服务150多万人次,累计贷款近200亿元。
截至2018年9月底,目前与南京银行合作的资产不良率好于同业。小满金融推荐的客户支持率接近90%。
第二,它是关于选择的:超市呢?买一个商店?
当金融技术巨头同时出口纯技术和输出用户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
当金融技术巨头成为连接用户和金融机构的渠道时,他们应该是什么都有的超市,还是应该肩负起选择的重任,成为精品买家。
当然,超市有超市的优势,超市可以覆盖最多的产品,给读者最多的选择——对于那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金融产品的模糊性决定了绝大多数用户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此时,为用户选择提供优先选择的买方商店可能有其存在价值。
金融技术巨头在实践自己的金融技术时往往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在基金领域,蚂蚁金服无疑是一个典型的超市模式,很早就依靠基金第三方销售平台获得,基金产品几乎无所不包。但与百度和腾讯相比,他们不同,追求精品战略。
例如,2018年8月22日,最近获得基金销售资格并于当年12月18日上线的小满金融明确表示:
到目前为止,杜晓曼的财富管理应用程序中已有400多种公募基金产品“上架”。杜晓曼理财不会被用作大规模基金的准入平台,但会向投资者推荐精选的基金。
腾讯李彩通的白名单也追求行业顶尖的目标。
正如零售领域的超市和买方商店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能消灭任何人。在金融技术领域,这两条道路可能会长期共存,在发展过程中,会探索不同的盈利模式。
是的,作为一家超市,它必须是薄利多销,所以这类基金的销售平台主要集中在跟踪佣金上。
但是作为一个买家的商店,它可以有更多的附加值。事实上,许多追求精品路线的基金销售平台都希望在未来涉足资产管理行业,并采用类似的方法(如fof、mom或账户管理费)为用户提供选定的服务,同时获得与其相当的额外回报。事实上,从小满金融披露的信息来看,他们实际上是在选择的前提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接近了积极的战略组合。根据披露的信息:
今年3月,杜晓曼金融将推出更多的基金组合和投资策略,让更多的用户有更好的投资配置选择。
三.风险:回避?熊?中间人?
金融是有风险的,这一点近年来得到了强调。
谁不想赚更多无风险的钱,你看不到近年来连银行都不得不做大的中间业务,通过销售保险、基金等产品获得佣金,以避免单纯依靠承担信用风险的存贷款业务的单一利润。
因此,当互联网巨头开始使用金融技术时,他们不应该被低估——他们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自然是无风险中介业务的最佳参与者。
然而,中间业务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激烈竞争和中间业务佣金不断挤压的前提下,这项业务的利润是可观的,但利润率却在不断下降——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基金代销。
因此,几乎所有的金融技术巨头在争取这种中间业务的同时,实际上都选择了在一些金融业务中自己承担风险,典型的代表自然是消费金融业务。这种业务是资本密集型业务,需要信贷资金来支持。
因此,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你可以经常看到金融技术巨头旗下相关企业获得信贷和增资的消息。
例如,小满金融,如果你随便搜索一下,你会发现它在去年12月与天津银行达成了合作,获得了200亿元的信贷额度,其中100亿元是针对教育等消费金融的;此外,去年10月,杜晓曼金融与南京银行合作,在未来三年内提供100亿元的信贷。例如,2017年底,蚂蚁金服增加了其两家小额信贷公司的资本,以加强其贷款能力。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对金融技术巨头的第一个考验将来自他们是否有持续的资金来支持这项业务的发展。
当然,既然是金融科技企业,而不是金融企业,承担过多的金融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因此,在优质业务中有选择地承担金融风险的同时,如何转化为风险渠道,通过各种手段分散和转移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对金融技术巨头的第二次考验。
因此,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你可以看到大量由金融技术巨头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去年12月3日,消费金融类资产证券化“天丰-小满教育贷款2018年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下简称“资产专项计划”)成功发行,发行规模18.29亿元,优先a股利率4.25%,优于同业,该类产品是将杜小满金融原来持有的消费信贷资产打包成金融产品,转售给有意持有的机构投资者。通过合理的产品结构,风险可以降低,但部分收入仍然可以保留。
如何选择用户、产品和风险是2019年所有金融科技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的选择可能不优不劣,但更多地取决于具体的金融领域和相关金融技术企业发展的路径依赖。然而,很明显,在每个问题上的不同选择将导致这些企业走向不同的商业模式,谁能走得更远或更快将在2019年拭目以待。
标题:蓄力2019 度小满金融的三个选择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17395.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