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商业信息网是一个综合性门户网站,涵盖了国内外的新闻、生活、汽车、财经、科技、房产、教育、体育资讯,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服务。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来源:环球商业信息网作者:罗晓宇更新时间:2020-08-28 05:17:03阅读:

本篇文章2879字,读完约7分钟

近日,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和妻子麦肯齐敲定离婚协议的消息再次引起全球舆论的关注。然而,当人们称赞两人的和平分手以及麦肯齐成为世界第四富有的女性时,亚马逊和贝佐斯又一次陷入了“零税收”的漩涡。在美国,媒体已经开始密切关注这一事件;在中国,微博热门搜索上也出现了“亚马逊去年零税”。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家互联网公司一度被视为彼此的参照对象,但他们对企业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却越来越深。就像《星际旅行》和《漫游地球》的区别一样,是独自翱翔,不断寻找新的可用资源,还是承担责任,与地球一起经历进步和进化?东西方思维差异很大的两个方案在亚马逊和阿里也非常明显。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亚马逊的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净利润也首次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12亿美元。但令人惊讶的是,亚马逊不仅没有向联邦税务机关缴纳一分钱,还获得了1.29亿美元的退税。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这是亚马逊连续第二年“享受”联邦负税率。在此之前,亚马逊在当地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但它没有看到任何社会价值反馈,这引起了美国当地人民的抗议。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税收管理的背景下,明星企业的税收状况自然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关注。

一方面,亚马逊经常利用税收政策避税,多年来一直纳税,甚至享受退税;另一方面,阿里巴巴,一度被称为亚马逊的中国版。

4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2018年将向国家缴纳总计516亿元的税款,日均收入为1.41亿元。据统计,在过去的六年里,阿里巴巴的纳税额增加了7.3倍。

不是害怕不了解商品,而是害怕拿商品和商品做比较。两大电子商务巨头在纳税方面的巨大反差使得亚马逊的“避税”行为更加突出。外国媒体已经详细报道了亚马逊的避税手段和金额,所以代表团团长不会重复。无论避税是否合法,作为两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明星企业,他们截然相反的纳税态度从更大的角度暗示了两个商业组织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效应可能与两大巨头自身的模式有很大关系。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赋权和零和

阿里和亚马逊现在做的有什么不同,也许我们可以从两个例子中看出。

2018年8月2日,星巴克和阿里巴巴宣布战略合作。自那以后,阿里已有超过五家BUs与星巴克联姻,而支付宝、淘宝、天猫、饥饿、黑马等重量级应用也与它们合并,对星巴克进行数字化改造。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星巴克的股价一直在上涨。星巴克全球零售总裁约翰·卡尔弗宣布,他将在未来四年内在中国开设6000家门店。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2017年6月,亚马逊以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公司,并宣布将扩大目前450家商店的销售网络。出人意料的是,美国商业巨头沃尔玛、克罗格和塔吉特的股价分别下跌了7.1%、16.7%和12.4%;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一年后,美国老牌百货公司西尔斯关闭了500多家门店,并宣布破产。尤其是后者被美国媒体视为电子商务冲击的结果。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作为世界级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和亚马逊近年来都进入了线下零售,但从效果来看,前者将线下零售带入了新一轮的增长甚至扩张,而亚马逊的做法则具有“挤出效应”,加速了越来越多老牌零售商的衰落。

这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我们称之为阿里效果和亚马逊效果。前者注重“授权”,帮助线下零售升级和增值;后者在股票市场上玩“零和”游戏。

当然,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效应也与中美两国的工业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国内传统零售业起步较晚,空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为阿里的“赋权”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平台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具有内在的兼容性;然而,美国的零售业在供应链和技术方面都相对成熟。因此,亚马逊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整合的门槛相对较高。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纳税额是否必然与这两种效应有关?答案是肯定的。正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和选择,整个零售业才有不同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个电子商务巨头,它在行业格局中的不同定位也决定了它是会创造更多的税收还是选择“避税”来赢得更多的利润。亚马逊的税收和利润增长曲线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平台与自力更生

是什么决定了以授权为核心的阿里效应和以“零和”为导向的亚马逊效应?答案肯定不是道德。还是回到商业领域,我们不得不提到电子商务领域两种模式之间的争议,平台模式和自营模式。从全球来看,阿里和亚马逊都是典型代表;在中国,JD.com是亚马逊自我经营的翻版。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阿里的平台模式自诞生以来,实际上就是一种基础设施模式,提供支付、营销、技术、物流等基础设施,方便更多的企业和用户。尤其是在2016年新的零售战略确定后,阿里巴巴加快了线下零售的数字化转型。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阿里作为一个平台,绝不会直接“碰货”与零售商形成直接竞争,而是利用自身资源来补充线下零售业的优势。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另一方面,亚马逊的自营模式,作为一种封闭的业务,相当于每次进入零售环节都直接与老牌企业竞争。例如,最早的图书、音像直接扼杀了美国的传统图书产业,物流直接与传统物流和快递公司竞争股票市场。

因此,阿里平台模式的收入和利润取决于整个零售业的规模和质量是否继续扩大和提高,因为只有这样阿里才能获得更高的佣金收入;在亚马逊的自营模式下,其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部分取决于行业规模的扩大,部分取决于“杀死”竞争对手和“避税”。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我们不进行道德评价。作为一个商业组织,从模型的角度来看,阿里有足够的动机去“授权”零售业,而亚马逊的动机要小得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阿里的企业口号是“让世界上没有困难的企业”。

不同的社会价值观

不同的业务模式直接决定了其当前的发展道路。在“新零售”战略下,阿里巴巴实现了“让世界摆脱困境”的目标,改变了电子商务冲击传统零售的刻板印象,而亚马逊正沿着这条道路越走越远。更重要的是,阿里效应客观上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社会价值。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当全球宏观形势发生变化,传统零售业遭遇瓶颈时,阿里有足够的动力推动零售业的新增长。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著名的零售品牌宝洁、欧莱雅、星巴克等。正在积极与阿里合作,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进口,但全面的数字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此外,它还帮助零售品牌以更高的价格进行营销和销售,比如直播。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亚马逊也开始效仿阿里巴巴的直播模式,但其僵化的形式受到了批评。在淘宝直播平台上,有100多个月收入数百万的主播,近100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珠宝导购,以及600多家电子商务主播经纪公司。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巴巴不仅帮助企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销售增长,还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平台模式的一个特点是“所有人都用大火来拾柴”。我们可以看到阿里的生态已经覆盖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金融、物流、营销等。创造和拉动无数就业机会。截至2018年,阿里巴巴创造了4082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间接就业岗位,进一步推动了物流等一大批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2012年,中国的快递总量为56.9亿,2013年,一个整合国内物流业的新秀成立。2018年,快递总量超过500亿,签约时限增加2.5天。

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阿里不是慈善机构,但其平台模式客观上完美地将社会价值观与商业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了与社会共荣共生的格局。因此,阿里的利润主要在于增量,而亚马逊的自营模式很大一部分在于竞争中的成本控制,如税收。

标题:阿里日均纳税1.41亿背后的社会责任观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21509.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