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战略定位 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
本篇文章3913字,读完约10分钟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016年10月,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健康中国”的概念被提升至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纲要》明确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于2020、2030年超过8万亿和16万亿,“健康中国”战略必将成为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大健康产业主要涵盖医疗服务、药品、医疗器械、可穿戴健康设备、理疗、美容、保健食品、健康食品、体育休闲、健康检测、养生、健康家居、有机农业等的总和,是继it产业之后第五波经济浪潮新支撑。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无公害种植与营养保健食品、休闲保健服务、医疗保健器械、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服务需求增长,大健康产业将面临广阔的前景。
“健康中国”战略已经明确,如何抓住国家大健康产业的大战略布局,结合黑龙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落地的计划及具体实施步骤,对振兴龙江经济十分重要。
一、建设健康中国、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健康中国建设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不仅直接关乎民生福祉,而且关乎国家全局与长远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政治意义: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治国理念和目标的升华。
把国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侧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和为之付出巨大健康代价的倾向。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而是需要以民为本的领导决心和全局性、前瞻性的健康规划,以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健康中国建设体现着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取向,指明了未来政策和资源的倾斜方向,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
(二)经济意义:健康是最大的生产力,健康业是庞大的民生产业
1、健康是最大的生产力。中国已进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换,并助力经济和综合国力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鉴于中国拥有十三亿的庞大人口规模,个体健康指标的改善将汇集为全社会巨大的健康人力资本提升。微观层面,对于企业而言,维护员工职业安全和健康也是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手段,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
2、健康业培育民生经济新增长点。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健康中国建设中,健康管理、休闲健身、医养产业、医疗服务产业等健康服务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人民币,2030年达到16万亿。作为规模相当可观、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创造就业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
(三)社会意义:健康中国的建设关乎社会和谐安定
发展社会保障顺应的是民生诉求,解决的是民生疾苦,化解的是社会矛盾与经济危机,促进的是国家认同、社会公正与全面发展,维系的是社会安定与国家安全。从本质上说,健康中国建设也是保障民生福祉之策,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安定。
(四)政策意涵
1、凝聚共识,激发国家、社会、个人的共建共享。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关注健康、促进健康将成为国家、社会、个人及家庭的共同责任与行动。在国家层面战略性的统筹规划下,凝聚全社会对建设健康中国的共识,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各相关方协同施策,对包括行为和环境的健康影响因素持续发力,才能在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公众健康状况的持续改善。
2、标志着健康观和相应政策的优化,疾病治疗到健康促进。“健康不仅为疾豺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过去一段时期,中国健康领域实际上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相关制度安排与资源投入亦将重点置于解除疾病的医疗问题上。然而,医学治疗对健康的影响有限,个人行为、生活和社会环境等才是健康更关键的决定因素,疾病治疗为中心的策略失之偏颇。健康中国战略下由疾病治疗全面向健康促进发展,寓健康于万策,发挥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进行综合治理,无疑是健康观和相应政策的优化(参考文献: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意义、当前形势与推进关键)。
二、现状及推动大健康产业的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高龄老人的比重不断增加,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保健的需求尤为突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5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为50%,55 岁以上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疾病常见。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健理念的增强,老年人的保健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与丰富化。
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前景巨大,美国2011年大健康相关人均消费为100美元,而我国同期人均消费值仅为7美元。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5.6万亿元,《纲要》明确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于2020、2030年超过8万亿和16万亿。
(一)行业增长规律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平稳增长期到快速扩张期,再到稳步提升期三个阶段。一般地,恩格尔系数在温饱水平之下,健康服务需求主要表现为基本的刚性需求,由此健康产业处于平稳增长阶段;当恩格尔系数越过温饱阶段,健康服务需求急剧扩张,健康产业进入快速扩张期;当恩格尔系数进入最富裕阶段,健康产业需求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健康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稳步提升的阶段。
技术进步对健康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当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变革对健康产业的发展都起着巨大的影响。例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以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催生了生物医药、生物治疗等以生物技术为支撑的健康产业的急剧扩张,生物医药、生物治疗等正式登上了健康产业大舞台。
另外,由于健康产品(服务)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对健康产业的管理模式、发展政策都会影响其发展轨迹。
(二)结构演变规律
随着健康需求层次和水平的提高,健康产业逐渐从以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医药种养等核心层向拓展层方向扩展。具体地,当人均收入水平越过温饱层次,医疗服务开始加速向养生、保舰养老、休闲、体育、娱乐等方向拓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医药生产的领域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医药生产设备等的需求也不断增强;人们不仅关注“药材好、药才能好”,更加关注日常饮食消费的安全性与健康性,绿色、有机农产品、日用品更加多的进入人们的需求范畴;从产业链角度看,健康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医药流通、会议会展、总部经济、研发孵化等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庞大的健康产业体系。
(三)行业就业规律
健康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并存的特征。一般地,健康产业中的研发设计、企业孵化、诊疗技术等环节和领域的技术含量较高,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就业门槛,就业容量相对较少;健康种养、一线生产工人专业知识要求相对低一些,就业门槛也相对较低;由于大量的健康服务具有生产与消费面对面的特点,无法用机器代替,人的不可替代性加之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客观上使健康服务具有较大的劳动吸纳能力,所以对医疗、养生、养老、保健等行业的医护人员、技师的就业需求也相对较大。
(四)空间分布规律
由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均有健康产业的内容,因此其空间布局也分别与相关产业的空间布局规律相一致。健康种养业除了原生态的动植物药材需要漫山遍野和海阔天空的采摘和捕获外,一般适宜以基地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健康制造业同样具有一般制造业的布局特征,适合以产业园区或生产基地的形式进行集聚化、规模化的发展。
健康服务业因与人发生直接关系而具有集聚性与网络性相结合发展的特征,适宜依托城市特别是人口集中居住区进行集聚发展,并通过医疗服务网络对外进行辐射。
(五)产业转移规律
从整个产业链条看,健康产业也拥有高端、中端和低端的环节,因此从全球视野看,由于各个环节对生产要素需求的不同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差异,客观上形成全球各地不同的比较优势,也就给健康产业各个环节在不同区域间进行转移提供了可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降低成本,充分利用外部人力、技术、原材料等优势资源,提高健康产品研发效率,加快医药用品创新速度,提升健康产业的市场反应力和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深化产业分工,更加专注于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转移其优势不明显或已丧失优势的环节,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健康产业国际分工体系成为必然(参考文献:2014-2018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六)国民健康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大健康产业需求不断增加,一些制药企业已涉足和发力大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面对原料药材及劳动成本上涨,大健康产业,已然成为各大药企的利润增长带来新的希望。
然而,多元化的涉足,给药企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可能会使其对利弊得失缺乏深入思考,盲目跟从,进而发展可能受到制约,存在各
标题:明确战略定位 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45077.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