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二)|警惕不法中介“代理退保”,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篇文章1316字,读完约3分钟
【导语】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中国人寿财险深圳市分公司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以案说险”小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以真实案例解析消费陷阱,以温馨提示传授防范技巧,让您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生活,守护您的合法权益。
以案说险(二)|警惕不法中介“代理退保”,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案情简介
2020年5月,陆先生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保费分期缴纳,后因其和妻子双双被公司辞退失去工作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陆先生便萌生退保的想法。某日,
陆先生在网络上看到所谓“代理退保”广告,并称可以全额退保,陆先生遂联系了该“代理退保”机构。该机构要求陆先生支付一笔8000元的服务费,并要求陆先生授权该机构向监管部门投诉。最后,保险公司迫于监管投诉压力同意退保,但陆先生仅获得部分现金价值,且支付了服务费,还失去了保险保障。
二、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也滋生一些不法中介“代理退保”行为,不法中介通过教唆消费者恶意投诉、伪造证据等方式施压保险公司同意全额退保,并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服务费,从中牟利。该案例中,陆先生轻信不法“代理退保”机构,最终不仅支付了高额服务费,还失去了保险保障。不法中介“代理退保”一般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伪装“保险专家”或“维权人士”,发布误导性信息
不法中介在自媒体上伪装成“保险专家”“维权人士”或“退保顾问”,发布“全额退保”“代理维权”等吸引眼球的内容,还通过发布“保险是骗局”等负面信息,煽动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不满情绪,进而诱导消费者退保。
(二)通过网络群聊等进行不实宣传
不法中介通过建立网络群,发布“全额退保”“代理退保”“保险维权”等内容,吸引消费者加入群聊。在群聊中,不法中介伪造“退保成功案例”或“保险公司被迫退费”的虚假记录,营造“退保有利可图”的假象,进一步诱导消费者退保。
(三)利用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误解,诱导消费者退保
不法中介通过隐瞒退保的后果,或利用部分消费者对金融产品收益的担忧,以“帮助维权”“规避风险”为名实施代理退保,部分不法中介甚至伪造监管部门的文件,声称“根据最新政策,所有保险都可以全额 退保”,以此诱导消费者退保。
三、案例启示
为有效防范不法中介“代理退保”风险,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定期审视保险合同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等金融产品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避免盲目跟风。定期审视保险合同,了解产品的保障范围、保费缴纳、退保规定等内容,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被误导。
(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消费者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银行卡、金融账户、保险合同。若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保存相关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关注官方渠道的提示信息,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应关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官方渠道发布的风险提示,及时了解最新的金融风险动态。若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疑问,可通过正规渠道与保险公司沟通协商。若发生金融纠纷,还可以通过调解、诉讼等方式理性维护自身权益,切勿轻信不法中介。
(贺超)
注:本文旨在宣传普及金融保险知识,对部分专业名词进行口语化解读以便于消费者理解,不作为个案理赔依据。
标题:以案说险(二)|警惕不法中介“代理退保”,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cy/214599.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