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智能存款应如何看待?董希淼:创新风险总体可控
本篇文章1273字,读完约3分钟
回顾2018年,各种财务管理的收入持续下降,广受大众欢迎的互联网货币基金一度跌入“2”时代。与此同时,私人银行已经成为“黑马”,以其创新的存款产品和4%的收益率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回报率远高于婴儿用品,而对智能存款的关注也让更多人对其安全性和标准化产生了疑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产品?
用创新产品突破生存困境
目前,在中国17家私人银行中,已有近10家私人银行相继推出了智能存款产品,其中伟众银行的“智能存款+”、网上商户银行的“鼎国宝”、富民银行的“富民宝”和蓝海银行的“蓝宝贝”都是此类产品的代表。
事实上,智能存款产品的推出与私人银行的困难有关,比如网点少、债务难。
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探索设立民营银行”。第一批民营银行诞生于2014年底,其发展模式面临诸多困难。与传统银行相比,它们不仅人才、经验、资金、客户和信用不足,而且网点、负债来源和业务资格也有限。例如,“一家银行一家店”的模式要求私人银行在总部所在的城市只设立一个销售部门,因此很难获得客户和节省资金。
此外,中国对私人银行的准入和监管政策仍然是审慎的,私人银行的发展受到限制。
虽然从政策角度来看,已经明确提出民营银行可以有专业化和差异化的定位。目前,我国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大多是指大型金融机构,缺乏差异性,这使得民营银行难以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市场中获得存款。
因此,只有通过产品创新才能“生存”。“智能存款”的业务模式一方面可以获得长期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存贷款客户,这已经成为民营银行摆脱困境的突破口。
政策应该鼓励产品创新
智能存款主要是依靠定期存款利率和提前支取利率的差额转让收益权来实现“定期存款需求”,从而使投资者获得更高的需求利率。目前,监管态度仍不明朗。
对此,经济金融专家余丰慧认为,这项政策应该给民营银行更大的产品创新空空间。特别是在传统民营银行不具备利率价格、信用背书和网络客户优势的情况下,创新产品是其唯一的竞争优势,应予以支持。他认为,智能存款作为一种转移定期存款收益权的金融产品模式,能够吸引高回报的存款,不存在空基金套现的现象。
“在当今以市场为导向的存款利率中,监管当局应该持开放态度,允许私人银行大胆而自信地进行此类创新。否则,私人银行没有出路,也没有优势。”余丰慧说。
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也认为,在存款方面,一些私人银行最近推出了新的智能存款产品,这些产品因门槛低、取款灵活、利率高而受到客户欢迎。民营银行数量少、规模小,创新风险总体可控。在监管方面,可以允许民营银行率先尝试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其改善资产负债配置,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合理控制流动性风险。
董希淼表示,由于民营银行在渠道、品牌等方面存在劣势,如果产品和服务与大中型银行同质化,将难以吸引客户。在这方面,一些民营银行与一些主流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合作,通过比例共担、多重风险控制、风险共担等创新模式,直接向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网上信贷服务,在网上贷款方面积极探索并快速发展。
标题:新兴智能存款应如何看待?董希淼:创新风险总体可控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18078.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