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直接融资 摆脱县域经济边缘化困局
本篇文章1658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魏尧
在最近举行的2019年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城镇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乔润玲表示:“县域经济逐渐边缘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gdp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搭建新平台刻不容缓。特别是要尽快探索基于直接融资的创新融资模式。”
严重依赖投资和结构性问题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中心城市迅速扩张,而中小城市和县逐渐缩小。”CCID咨询县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分析其原因,乔润玲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县域经济正面临着双重挤压。一方面,靠近大城市、具有区位优势的县逐渐退出县城,开始建区;另一方面,缺乏先天优势的县正在经历人口和经济的双重萎缩。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县域经济逐渐被边缘化。
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于投资。据马承恩介绍,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外,全国共有1879个县级行政区划(不含市辖区、林区和特区),土地产出率(gdp与土地面积之比)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自2015年以来,县域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表明县域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驱动的,而不是由行业本身驱动的。”马承恩说道。
此外,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如地方政府债务严重、缺乏创新所需人才和配套资源要素等。
针对上述问题,乔润玲认为,有必要对全国各县进行因地制宜的分类,并从三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一般来说,R&D和品牌的利润在一个产业链中是最高的,而加工和生产的利润是低的。下一步是设法把整个产业链留在县城;二是搭建新平台,引进创新资源;最后,要创新融资模式,让市场发挥作用。“金融服务就像汽油。没有油踩油门是没有用的。”乔润玲说道。
利用直接融资为县域经济“输血”
发展县域经济,产业是基础,资本是血液。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改善县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央行于5月15日、6月17日和7月15日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实施了有针对性的RRR减息。央行有关负责人曾表示,“约有1000家服务于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享受这项优惠政策,并将发放约2800亿元的长期资金,全部用于向民营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但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间接融资是不够的,直接融资是必不可少的."马承恩说道。众所周知,我国县域经济的直接融资比重较低,间接融资一直是主体。但是,一方面,县域企业担保有限等现实困难,另一方面,金融部门面临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自身业务规范的要求,导致大量资金无法进入县域实体经济。
根据马承恩的分析,县域金融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县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的间接融资手段,通过多方合作,探索和推进动产、知识产权、土地经营权、股权、林权、收费权等质押贷款业务;另一方面,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根据县域特点创新投融资产品的良药。
马承恩认为,在鼓励直接融资方面,县级政府可以提供很多帮助。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畅通民间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县城;其次,政府应拿出部分引导资金作为“种子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当地房地产行业;最后,政府建立了担保体系,并间接寻求银行的金融支持,以支持工业发展。
“种子资本”方式受到青睐,即利用模式创新赋予传统优势产业新的发展空间空。”他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不断推进,县域经济出现了新的动能、新的产业和新的模式。赋予传统优势产业新development/きだよきだよ0/with新发展模式,通过再利用模式创新吸引直接融资是一种可行的选择。资金到位后,各种因素将被吸引到县域,最终导致县域经济的发展。
论坛还发布了“百强县域经济名单”,建立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设定了两个数据录入门槛:“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元,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亿元”。数据显示,百强县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约为25%,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约为10%,这是县域经济的一个亮点,其直接融资经验也可以借鉴。
(编辑白宝玉)
标题:发展直接融资 摆脱县域经济边缘化困局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28379.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