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商业信息网是一个综合性门户网站,涵盖了国内外的新闻、生活、汽车、财经、科技、房产、教育、体育资讯,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服务。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来源:环球商业信息网作者:贺子圆更新时间:2020-09-05 05:26:02阅读:

本篇文章4838字,读完约12分钟

蒂姆·福斯特在unsplash的照片

金正岩沪深金融集团石峰/研究员苏果·李鸿/编辑

作为中国第一家外资持股比例达到最高限额49%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自2002年瑞银SDIC基金成立以来,这种“混合型”的发展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从其重要的规模节点来看,2007年SDIC瑞银的规模首次从最初的7.9亿元增长到100多亿元,其他一线公募基金公司已经突破1000亿元大关,但自2015年以来,SDIC瑞银的资产规模从未超过1000亿元,现在已缩水至762.55亿元,排名第44位,非货币规模仅排名第41位。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从各种产品来看,固定收益产品的比例现在已经超过81%,股票基金的规模甚至已经萎缩到2014年峰值的20%。即便是货币基金的规模也只有2017年的一半,这似乎远远落后于近年来行业间的激烈竞争。截至今年8月16日,在累计亏损的13种产品中,除累计亏损超过39%的3只指数基金外,还有累计亏损超过20%的4只活跃股票产品。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瑞银SDIC近几年已经筋疲力尽

SDIC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身为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经过三年的发展,2005年6月8日,SDIC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瑞银集团收购了中融基金公司100%的原股权,公司更名为SDIC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双方分别持有51%和49%的股份。这也是中国第一家外资持股比例达到以往政策规定的最高限额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早年,SDIC瑞银的发展速度仍然引人注目。首先,从其前身中融基金成立的2002年开始,其资产管理规模只有7.94亿元,但第二年飙升至21.63亿元,增幅超过两倍。2004年,继续增长到31.71亿元。尽管规模在2005年有所下降,但今年它引进了著名的境外股东,并再次更名。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更名和合资后的第二年,SDIC瑞银的经营规模从2005年的23.2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2.09亿元,在2007年大牛市的帮助下,规模跃升至381.88亿元。虽然从自身来看,它已经实现了三次跳跃式的大幅增长,但与国内基金公司中的一线公司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例如,2007年南方基金的管理规模为1929.54亿元,东方基金的管理规模为1721.69亿元,均远远超过SDIC瑞银集团的100亿元级别。

2008年,对基金行业乃至全球金融业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年。今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股市暴跌。到年底,各种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都缩小了。然而,随着各国随后的宽松货币政策,2009年股市大幅反弹,公募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也有所恢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资产市场持续低迷,但在2014年牛市前夕,许多基金公司的规模已经恢复。以瑞银SDIC为例,截至2013年底,其资产规模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2014年和2015年的牛市确实“拯救”了许多基金公司。在过去的两年里,大多数公司的规模都在飙升。然而,与许多其他公司不同的是,自那以后,规模已经稳定在一个新的高度。牛市过后,SDIC瑞银的规模明显再次缩水。

如果我们看看2017年底第一年的价值投资,SDIC瑞银仍能保持稳定的规模,目前仍处于自身规模995.58亿元的峰值。然而,此时的股权基金规模仅为20.89亿元,仅相当于2014年119.04亿元的20%,混合基金仅略微增长了16%。

然而,在股票产品整体下滑的同时,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增长率相对客观,其中2017年底的债务基础与2014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而商品基础增加了五倍以上。不幸的是,美好时光没有持续多久。2018年市场暴跌后,公司整体管理规模从近1000亿元下降到769.47亿元,一年内缩水22.7%。股票基金的规模创下了10年来的新低,混合基金也是如此。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出人意料的是,当2018年股市处于熊市时,其他大多数基金公司的货币资金规模都有所增加,这充分表明投资者规避风险的意愿有所增强。然而,瑞银SDIC却恰恰相反。2018年,其货币资金规模为378.21亿元,仅为2017年709.34亿元的一半,显示出股权和固定收益双双缩水的局面。只有债券基金的规模增加了。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投资研究系统中的人才已经离开了他们的工作岗位,遭受了长期的“低迷”

据金正岩的沪深金融集团介绍,SDIC瑞银集团近年来发展乏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公司整体规模在300亿元左右徘徊了五年。经过2014年的大牛市后,公司的资产规模仍未超过1000亿元,并在2017年达到峰值后继续下降。这条发展轨迹揭示了公司的内部问题。事实上,在2012年SDIC瑞银(UBS)前总经理尚健离职后,该公司的整体基础已经动摇,只是在2014年的牛市中被掩盖了。然而,失去了核心实力的SDIC瑞银毕竟打不了持久战,所以牛市过后问题越来越明显。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2012年,SDIC瑞银前总经理尚健辞职。据悉,尚健是一位非常重视投资研究的总经理。在离职前的一次活动中,尚建还表示,对于每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未来都有两个增长点:“首先,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你的作用是投资创造收益,并为你提供价值投资收益。你的投资能力和研究能力是核心能力。此外,通过创新,我们必须通过寻找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业务点,寻求一条与众不同的增长道路。”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事实上,瑞银SDIC已推出中国首只封闭式评级基金、首只指数评级基金、首只行业指数基金、首只具备上市开放式基金交易功能的qdii,以及首只白银期货上市开放式基金。在创新方面,他早年一直是行业的领导者,这与尚健有直接关系。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就投资能力而言,从几只累积收入翻倍的积极管理基金来看,它们大多是2011年之前成立的产品。我认为在重视投资研究的总经理尚健的领导下,公司已经成长为许多优秀的基金经理。

然而,在尚健离职期间,多达6名基金经理相继离开瑞银SDIC。其中,瑞银固定收益部副主任韩海,瑞银货币基金经理李大富对公司的固定产品影响很大,他们的离职也直接造成了瑞银固定收益团队的动荡。此外,黄顺祥、徐、、今年也离开了。尚健于2007年离开公司后加入公司,由原副总经理刘春良接任。2016年2月,刘春良因工作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由王斌接任。2019年5月15日,王斌因任期届满离职后,由副总经理刘凯接任总经理职务。直到今年7月,一直有传言称宏利前副总经理王将出任瑞银新任总经理。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可以看出,在商建的离开和刘春良的管理时代之后,虽然牛市扩大了规模,取得了很大的增长,但在行业中却明显落后。2012年底,瑞银SDIC在该行业排名第24位,到2016年底,跌至第27位。经过王斌三年的管理,瑞银SDIC的规模排名降至第44位。非商品基础规模399.79亿元,仅排在第41位。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从即将上任的王的角度来看,他自2015年12月至今一直担任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像尚健一样,他属于投资研究系统的总经理,必须是公司股东下定决心重振公司投资研究实力的“杀手”。

然而,根据瑞银SDIC旗下27名基金经理目前的经验,只有9人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超过5年,另外8人任职时间不到3年。此前,该公司也有著名的明星基金经理,如陈小玲,其管理的SDIC瑞银战略选择的工作回报率为135.07%,但在2018年初,陈小玲也离开了该公司。有传言说公司的股东目光短浅,只追求短期的业绩和规模。因此,尽管陈小玲是瑞银SDIC基金经理中的佼佼者,但当价值股在2017年单边上涨时,由于成长股头寸过多,他遭遇了业绩下滑,最终被该公司抛弃。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在今天的基金经理中,很难有出色的表现。从管理股票产品的基金经理的角度来看,只有齐早年管理的瑞银(UBS)的混合回报率超过55%,但远远落后于类似的平均水平。由韩东管理的SDIC瑞银(UBS)在中国的投资组合回报率超过95%,但与“表现不佳”中同类投资的平均回报率相同。这两个人分别工作了9年和8年,他们也是SDIC瑞银旗下工作时间最长的两位基金经理。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此外,虽然杨东东管理的SDIC瑞银瑞鹰混合基金(lof)累计增长66.19%,在同类产品中表现良好,但另外两只管理时间也超过3年的混合基金亏损严重,业绩差异明显。在众多活跃的基金经理中,孙文龙是唯一一个业绩稳定、产品亮丽的。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在过去的6年里,没有任何未偿基金缩水成迷你产品

从瑞银SDIC目前的89种产品来看,有11种产品的表现翻了一番,而这11种产品是在2013年底之前推出的。其他产品的性能明显较差。在累计亏损的13只基金中,前三只基金都是指数基金,亏损超过39%。

其他四种活跃的股票产品也损失了20%,SDIC瑞银集团损失了36.3%的选定收入。这自然是基金在2015年建立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基金经理的能力差将影响基金此后的表现,尤其是在2017年,当价值股领涨时,基金只上涨了4.13%。

在2017年的四个季度中,基金的股票资产在第一季度为70%,在第二季度为80%,但是股票资产在第三季度被大量出售,使得股票资产仅占58.5%,并且在第四季度继续下降到55.08%。全年最重要的领域是电气设备、新能源上游和通信股,仅持有个人银行股,第四季度消费类股仅出现一只顾靖贡酒,可以说完全错过了消费大行业的牛市。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2018年,成长型股票仍然持有大量头寸,导致它们下跌了29%。然而,在今年的十大重仓股中,有许多大型消费类股、医药类股和农业类股,如觉威食品、伊利、温和等。在这种情况下,本年度的净值增长了22.74%。

该基金成立初期,桑军管理了两年多,2018年,他和邓彬彬一起管理,但他们的业绩继续大幅下滑。当他们第一次管理SDIC瑞银集团的选定收入时,两人都是不到三年经验的新手。

专注于国防的SDIC瑞银集团的另一个国家安全组合也很悲惨,自2015年底成立以来亏损了34.6%。基金经理李璇也是一个新手,有三年多的时间,他管理着另一家基金SDIC瑞银集团(UBS)来赚大钱,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仍亏损超过30%。

近年来,瑞银SDIC旗下设立的大多数股票基金业绩不佳,这与投资研究体系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新任总经理上任后很可能会专注于重建投资研究体系。然而,在大多数新手和老手很难有亮点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扭转股权投资能力的这一缺陷并不容易。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在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公司近年来自然失去了许多投资者。根据截至6月30日的规模数据,瑞银SDIC旗下7只基金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包括2只指数基金、2只债券基金和3只活跃的股票基金。

SDIC瑞银瑞宁成立于2016年,当时只有3.08亿元,但现在规模只有1700万元,也在严重萎缩。2016年底,该公司出现轻微亏损,2017年盈利4.37%,远远落后于一般理论和指数涨幅。尽管2018年仅下跌了0.78%,但截至今年8月16日,这只基金仅上涨了0.49%,成为2891只类似基金中的第2811只。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原因是该基金已成为债券基金。根据第二季度报告,它没有股票资产,只有CDB 1801,占基金净资产值的65.53%。虽然积累的收入没有损失,但也没有办法留住投资者。最早的基金经理已经离职,现在由分别效力4年和9年的老资格的迪和齐管理,但他们无法让的瑞银瑞宁扭亏为盈。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据深交所研究,瑞银现任董事长为叶,现兼任首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发展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首席经济学家、首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康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安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刘凯目前为本公司副总经理兼代理总经理,但他亦为SDIC瑞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及SDIC瑞银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据资料显示,他曾担任瑞银SDIC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主任、总经理助理兼总监、招商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主任、平安证券蛇口营业部投资顾问、君安证券东门南营业部研究员、尊荣集团证券投资项目经理。

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他们两人都保持沉默,对公司的现状和发展以及行业形势都不发表意见,这也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多重角色。

标题:尚健走后国投瑞银或无人“扛大旗” 人才流失考验叶柏寿管理能力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30543.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