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实体经济 银行信贷资金加速流向民企
本篇文章955字,读完约2分钟
■我们的记者鲍兴安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9月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形势通报暨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强化主体责任,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化解风险为重点,克服顺周期性思维,增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供给,积极为市场、效益好、管理好、资金不足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
“增加对优质企业的信贷供应,是金融服务高质量、高效率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客观要求和能力提升。为了适应当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高质量发展要求,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潘和林向《证券日报》表示,增加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供应,是一项间接融资改革,是对直接融资市场化改革的补充。一方面,设立科学技术委员会、试行注册制度、增加上市公司违法成本等措施,可以逐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优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质量,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支持优质企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供给,可以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增强对新兴产业的融资支持,优化整体经营环境。
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去年11月,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提议,银行应该实现向民营企业放贷的“125”目标。在新增企业贷款中,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应低于三分之一,中小银行的贷款不应低于三分之二。三年后,银行贷款对民营企业的比例不应低于50%。
自201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对小规模再融资的支持力度,加强了对再融资资金投入的监测和评估,突出重点,切实支持小微民营企业。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支行再融资余额为2267亿元,同比增长1323亿元,创历史新高。
2019年上市银行半年度报告显示,银行业增加了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例如,工行2019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工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较年初增加了1340亿元,增幅为7.6%。建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3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25.01亿元,增幅9.58%。
潘和林认为,从企业类型来看,以建筑企业为代表的重资产企业和以医药企业为代表的R&D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最为迫切。建筑业等重资产企业资本占用大、回收期长、对资本的依赖性高;以医药企业为代表的R&D企业,其产品基于R&D成果投产,对产业化能力要求高,初始投资大,占用时间长,不投产就没有收入和利润支持,难以获得信贷融资。
“增加私营企业信贷供应的关键在于识别企业信贷。如何识别产品的市场、效率和良好的管理等特征以防范风险,以及在企业仍处于研发阶段时如何评估企业的信用额度是关键问题。”潘和林认为,这需要建立信用体系,并对信用供给的参考指标进行梳理和综合。一方面,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不能仅限于股票指标、硬指标和时间指标,如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另一方面,以往的信用调查和额度确定需要参考企业的品牌声誉、治理结构和R&D能力,甚至与客户进行相应的信用调查,同时借助第三方信用评级和交易记录对企业信用额度进行综合评估。
标题:输血实体经济 银行信贷资金加速流向民企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31897.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