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私转公”公募成立三年身处困境,规模迷你化,新募失败,私转公基金整
本篇文章2201字,读完约6分钟
蔡联(中新网记者李)报道称,该基金产品均为“迷你”,新基金未能筹集到资金。作为中国第一家由所有自然人控股的“民营上市”公共基金管理公司,石开基金经过三年多的运营,给出了令人担忧的业绩。
今年以来,石开基金的管理规模有所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末,产品规模只有11.36亿元。除了公司规模不断缩小之外,石开基金旗下的许多混合基金产品规模都有所下降,成为“迷你”基金。
事实上,业内六家“私募基金公司”中的大多数都在担心自己的成就。在业内人士看来,石开基金的困境也凸显了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困境。目前,行业资源不可避免地集中在总公司。随着马太效应的加剧,中小基金公司未来的生存将更加困难。
石开基金有许多困难
从私募到公开发行的过渡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但经过三年的运作,石开基金给出的成绩单令人担忧。
6月16日,基金的子公司春选择了混合产品等一系列产品,并宣布这些产品的净资产值仍低于5000万元。
根据公告,连续60个工作日以上产品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少于200人或者基金净资产值少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进入清算程序,终止基金合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作为一家“民营上市”的基金公司,石开基金今年以来遇到了很多困难。它的许多产品不仅跌入了“迷你基数”,而且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产品收益率下降了,其基金管理规模在第一季度缩水了30%以上。截至3月31日,公司的经营规模只有11.36亿元。
石开基金的困境直接反映在其产品的疲软表现上。
以凯时源混合基金为例,数据显示,自今年年初以来,凯时源混合基金的产品规模直线下降,一个季度内产品规模下降了66.67%。到目前为止,产品规模只有0100万元。凯时源混合动力的产品规模只有1100万元人民币。此外,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凯时春工业选择混合动力A和凯时春工业选择混合动力C的产品规模分别只有1700万元和0100万元。
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佳士得工业选择混合甲和佳士得工业选择混合丙的产品净值分别为0.9791元和0.9648元;凯时源混合甲和凯时源混合丙的单位净值分别为1.1037元和1.0926元。相比较而言,产品的产量处于行业的后期水平。
此外,雪上加霜的是,自今年以来在产品性能和规模上一直下滑的石开基金,却连续几次未能提高其产品。
6月5日,基金宣布,截至2020年2月21日,宏的行业轮换混合基金募集期限届满,不符合宏的行业轮换混合证券投资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未生效。
不仅如此,今年1月13日,石开基金旗下的另一种新基金产品——石开秦春债券到期,募集了一只三个月期的债券型启动基金,也未能满足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
“这是一个周期,现有产品的性能很紧,而新产品不会好多少。股票基金的小型化和未能推出新产品是不断下沉的漩涡。”华宝证券基金分析师表示。
中小型基金公司越来越难以生存
据公开信息,石开基金是一家由“私募部”转变为“公募部”的基金公司。2017年3月3日,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公开信息,批准设立石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公司的业务范围是资金筹集、资金销售和资产管理。
石开基金自成立以来,管理规模稳步增长,但从未超过14亿元,管理规模处于公共基金的后台。截至2019年底,石开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3.48亿元,为成立以来最高。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其管理规模已缩减至11.36亿元。
截至6月16日,风数据显示,六只公募基金中,朱雀基金、同泰基金、弘远基金和石开基金的管理规模不足30亿元,产品数量不足10只。彭阳和博道的规模相对较高,彭阳基金管理总规模为548.1亿元,博道基金管理总规模为73.37亿元。可以看出,六家“公私合营”的公共基金大多规模不大。“这样一个超过十亿到二十亿元的规模,实际上很难实现盈亏平衡。此外,上述基金公司的大部分产品线都比较简单,无法承担资产管理时代的各种财务需求。”基金分析师直言不讳。
今年以来,新设立基金的总发行规模已达到近8000亿元,超过了2015年前5个月的大牛市规模。许多基金被投资者抢购一空,并在一天内售罄。然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同期,包括石开基金在内的许多小型基金公司未能筹集到资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资源集中在龙头企业是不争的事实。随着马太效应的加剧,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将更加困难。未来,新进入者将面临更高的门槛。如果资产管理规模不超过100亿元,将难以生存。
一家基金公司的董事长说,20年前,当一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达到20亿元时,它可以实现盈亏平衡;10年后,保本门槛提高到200亿元,其中纯股权基金规模需要达到100亿元;现在运营成本增加了很多。例如,如果没有数百万元,就很难招聘到优秀的基金经理。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基金公司的盈亏平衡点越来越高。
一位基金业内部人士表示:“如果没有明星基金经理或令人眼花缭乱的业绩,小型基金公司越来越难以突破。”石开基金的困境凸显了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困境。事实上,随着新获批的公募基金公司越来越多,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曾经的“蓝海”变成了“红海”。然而,业内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尤其是新成立的公司,面临着品牌知名度低、运营成本高、分销渠道和合作伙伴难以拓展等问题。,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随着马太效应的加剧,中小基金公司未来的生存将更加困难。
标题:首家“私转公”公募成立三年身处困境,规模迷你化,新募失败,私转公基金整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07401.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