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红:技术驱动,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持久生命力
本篇文章1386字,读完约3分钟
中信经纬客户5月22日:“李东红:科技驱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持久生命力”
作者李东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所副所长)
京东刚刚将其使命升级为“以科技为基础,致力于建设一个更高效、更可持续的世界。”这表明京东已经全面吹响了科技驱动型企业的号角。两年前的5月底,在当年京东618的发布会上,我感叹京东专注于展示无人驾驶重型卡车、无人驾驶货机、智能餐厅、智能物流等创新技术。京东想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公司,而不是零售业务。从多年致力于推动技术开发和积累,到提升公司的使命,京东开始了脱胎换骨的战略转变。
不仅京东,腾讯在2019年也将其愿景和使命提升为“科技为善”。小米的使命之一是“让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百度将其使命定义为“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变得更简单”。阿里巴巴仍然坚持“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云服务市场排名世界第四。显然,处于前沿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通常寻求转向技术驱动型企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时代呼唤下的自觉行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行业和国家的竞争力,影响着企业、行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任何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成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并在技术上占有和保持领先地位。
全球互联网巨头一般都是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搜索等领域起步的。在早期发展阶段,他们更多地依赖于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拥有领先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然而,亚马逊、谷歌等的做法。表明在依靠早期核心业务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公司成为技术领导者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构筑坚实的护城河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
中国领先的互联网企业一路跑来,在业务增长率、市场价值、业务规模、利润水平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广泛优势,但总体上还没有形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地位。然而,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在技术上并非完全无效。他们近年来积累了很多,也有基础的人才,资金和数据来推动大规模的技术创新。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与智能密切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尚未进入成熟阶段,仍有巨大的机遇。此外,这些技术的应用市场已经在中国开始。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互联网企业完全有可能升级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在智能时代的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相反,如果你错过了时代给你的机会,没有及时转变成一个技术驱动的企业,你很快就会被虚荣心所掩盖。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需要进行历史性变革。京东等公司的选择无疑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行动。
当然,对于包括京东在内的所有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成功升级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并不容易。这将给企业带来全方位的变革:企业需要植入技术创新的基因,创造创新的组织文化,使企业各部门和员工都能倡导技术创新;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形成鼓励探索、允许失败的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要引进和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不断提高创新部门和创新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有必要不断向用户提供更多质地和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有必要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和激励制度等。所有这些变化都需要在使命的指引下不懈努力。(中信经纬应用)
李东红
中信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录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度的观点。
标题:李东红:技术驱动,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持久生命力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10033.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