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港股看科创板: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本篇文章2011字,读完约5分钟
蔡联(上海,编辑边春)报道,6月13日,许多人期待的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宣布开幕!作为世界上最开放的金融市场,美股和港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警惕!
作为中国第一个专门服务于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首次实行注册制度的行业,科技板块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注册制度在中国并不是第一个,世界主要资本市场在技术创新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
科技股是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板,其在资本市场的定位类似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和香港创业板市场。自成立以来,它一直被外界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重视关键系统的制定和改进
虽然纳斯达克和香港创业板的目标非常相似,都是为科技创新企业服务的,但它们的发展轨迹是不同的。
作为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71年,现在已经相当成熟。在过去的50年里,纳斯达克已经孵化出一批世界知名的科技巨头,包括苹果、亚马逊、微软、脸书等。今年5月初,纳斯达克指数再创新高。
纳斯达克因其差异化的上市标准、成熟完善的估值定价体系和多元化的上市公司结构,多次成为其他细分市场设计者的标杆对象。1999年11月25日,联交所在香港推出创业板,为有增长潜力的新兴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目的是复制纳斯达克的成功经验。
然而,创业板在香港的复制并不顺利,这与纳斯达克耀眼的光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香港创业板是在互联网的鼎盛时期创立的,但它逐渐进入低交易状态,一度陷入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自那以后,由于上市的劣质公司太多,SEHK提高了上市门槛。于2018年2月,联交所修订创业板上市规则,将申请人的最低经调整净营运现金流量由2,000万港元提高至3,000万港元,并将最低市值要求由1亿港元提高至1.5亿港元。
HKEx过于依赖市场流动性的改善,而缺乏其他关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估值定价制度。
对此,香港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交通银行国际主席谭早些时候指出,市场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初创企业的基本需求和投资者的风险需求,制定灵活多样的上市标准和退市机制;要统筹规划,确保新行业整体发展节奏,不要过分追求单一市场指标,忽视其他体系建设;在注重活跃度和流动性的同时,要积极构建信息披露制度和完善的估值定价体系。
保证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
市场流动性是市场建设成败的关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设计科学的交易机制,对于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机制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主板市场采用指令驱动的计算机自动匹配系统进行集中连续竞价,各类投资者直接参与竞价交易。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晨指出,在市场流动性充足、市场信息透明对称的情况下,这种交易形式非常有效;然而,当市场流动性不足、信息不对称严重时,这种交易形式的隐含交易成本会增加,容易出现市场波动过大、波动范围过大等问题。
相比之下,纽约证券交易所等成熟市场不采用纯粹的连续竞价机制,而是采用混合机制(辅助做市商机制),纳斯达克采用纯粹的做市商交易机制来保证不完全信息或不完全对称下的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
准备好提供长期的财政支持
创新技术公司没有坚实的财务基础,他们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投资,因此这些公司通常需要稳定和长期的财务支持,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波动或遭遇冲击时。
例如,微软公司在美国上市后,由于需要长期资本来发展其业务,多年来一直在不分红的情况下配股,技术市场也经历了许多变化。然而,公司今天的成就主要归功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一批在行业内有着丰富经验的国际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作为基础投资者,从未放弃。
此外,另一个美国科技巨头亚马逊的例子也非常经典。自199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亚马逊已经亏损了20年,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盈利。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佐斯一直致力于公司的扩张,完美地诠释了“用现在换未来”。根据亚马逊的年度报告,该公司2018年的收入达到2329亿美元,利润首次超过100亿美元。目前,该公司的市值接近万亿美元。
建立可追踪的投资者信息记录
张晨还指出,在投资者适宜性管理方面,个人投资者参与科技板块的适宜性条件不仅要关注基金的规模指标,还要建立投资者具体财务信息的可追溯记录。
例如,我或我的直系亲属是否是一家或一些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以便监管机构能够追踪和识别交易期间或之后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关联交易或市场操纵。
例如,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了解你的客户”为原则,要求证券交易商审查每个注册会员客户的个人信息和订单交易,包括全面调查相应代理人的个人情况,即在交易前对投资者进行尽职调查。
这不仅是对投资者的保护,也是一种到位的信息披露,是对投资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交易秩序的一种教育和警示。
香港创业板的经验不一定会在内地重演,而要验证科技股能否在美国复制纳斯达克的成功,则需要时间。然而,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必然会使其未来的发展道路走得更加顺利!
标题:从美港股看科创板: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24761.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