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商业信息网是一个综合性门户网站,涵盖了国内外的新闻、生活、汽车、财经、科技、房产、教育、体育资讯,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服务。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来源:环球商业信息网作者:贺子圆更新时间:2020-09-07 19:01:03阅读:

本篇文章2853字,读完约7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涛

见习记者郭一川

"我们看见路边有一群野鹌鹑,它们不怕人."

“看,看,我们的车给他们让路了。”

“当我打开窗户的时候,一只一个半手指长的蚱蜢跳了进来,很吓人。”

……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赶赴内蒙古草蜢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草蜢生态”)进行采访。同行业的人无法掩饰亲身体验良好的草原生态的兴奋,并不时地谈论它。

在距离呼和浩特最近的万亩呼和浩特草原上,这里的草色在初秋的时候增添了一抹金色。虽然夏天没有清新的绿色,但它是如此丰富,人们无法摆脱它。很难想象三年前这个地方还是一片覆盖着沙子和砾石的贫瘠海滩。

“蒙古草地生态系统在三年时间里种植了20多种当地驯化的植被,现在通过自然生长已经发展到50多种。它也被指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场地。”草蜢生态集团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安徐涛(音译)指着远处的一个白色体育场馆对记者说:“这里是举办晚会和演出的主会场,下午这里更热闹。”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记者了解到,为了修复受损的生态,建设和维护美丽的草原,草蜢生态打了“三大仗”。

第一次战争:

保护和筛选本地生态草种

走出美丽的草原风光,记者来到了草蜢生态种业中心,一个为草原生态恢复提供科技支持的神奇基地。

在一个半开放的建筑里,有存放土壤和植物种子的祭坛。安徐涛指着这些祭坛说:“这些是蒙古草原生态十多年来一步一步采集的国家土壤样品和草籽,楼上有一个植被标本储藏室。”有了它们,我们就知道哪些草种被用于哪些地区的生态恢复。这一步我们走了很多弯路。”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草蜢生态董事长汪兆铭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草原牧民。他曾经扔掉公共机构的铁饭碗,在呼和浩特郊区租下农田建大棚种花,成为呼和浩特市最好的花匠。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国内没有草坪,国内绿化工程中进口草坪占90%以上,全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绿化美化建设。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看到这些商机,汪兆铭开始转向景观工程。他看到进口的草坪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护,管理成本也很高。“呼和浩特的年降水量为270毫米,但这些进口草坪的耗水量为500毫米至1000毫米,而且这些草坪上没有昆虫和野生鸟类,这是一种伪生态。”安徐涛介绍说,当时人们只看到美丽的进口草坪,而忽略了自然生态因素。他们认为他们家乡当地生长的蒙古草是低级草,但汪兆铭不这么认为。他致力于蒙古草的研究和推广,甚至在公司的名称上打上了“蒙古草”的烙印。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经过试种和比较,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利用蒙古草进行园林绿化的好处,其养护成本低、耗水量低、成本低。蒙古草以其高性价比和高生命力开始取代“进口商品”。

草蜢生态科技系统在收集和驯化野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独特的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目前,我国有近27000种植物种质资源的图形数据和信息,5000多种自然保存的植物种质资源,33000多份带有地理标记的植物标本,近100万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样品。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我们不仅在内蒙古开展生态恢复项目,还在全国各地开展这些项目,并延伸到蒙古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除了寻找合适的生态草种外,还需要水文和土壤等巨大的生态大数据系统来支持。”一个徐涛带领记者来到一个有巨大屏幕的大厅。“这是我们的生态大数据中心和核心竞争力”。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据介绍,草蜢生态在这里搭建了一个“生态数据云平台”,收集整理指定区域的水、土壤、空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态系统的相关数据,建立指标分析模型,对当地生态进行全面的物理检查,进行生态预警,计算生态价值,从而指导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二战:

通过大数据分析保护生态

为什么公司用大数据做景观美化工作?安·徐涛指着空的天空说:“过去,我们靠天空吃饭,靠上帝的眼睛。”现在我们希望人们赢得天空,但这并不违反自然法则。这与了解我们自己和了解彼此的大数据分析密不可分。”

徐涛介绍说,草蜢生态学在中国有13个研究所,呼和浩特有抗旱植物研究所,呼伦贝尔有高山植物研究所,西藏有高海拔植物研究所。这些与草蜢生态学合作的民办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一方面采集当地的水、土壤和植被样本,另一方面记录当地的水文、土壤变化等生态信息,并提供给草蜢生态学的生态数据云平台。这样,草蜢生态学不仅可以了解这些地区的植被系统,还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当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最终提出适合的生态植被恢复方案。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原始数据,而在于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数据之间的逻辑和统计关系的分析。生态大数据恢复技术的战略意义在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进行预警和引导。

“合理的生态恢复不是简单地种植花草树木,而是通过研究当地植物多样性、水土来驯化当地植物,进而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安徐涛介绍说,草蜢生态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对海量数据资源进行准确筛选和科学研究,最终制定出一整套符合当地环境的生态恢复方案。“根据区域生态管理的不同维度,我们可以定制和开发相应的生态管理数据模型。目前,草业、畜牧业、农业、林业、矿业等生态管理已经成熟。,并通过准确的数据核算实现了生态产业价值评估,计算出“绿水青山”的生态账户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第三次战争:

治理与理性相结合的生态修复

草蜢生态依托生态产业大数据、乡土植物科研体系、种质资源储备和种子产业生产体系,构建了乡土植物“驯化-繁育-生产-推广”的供应链。

走出种业中心,记者来到“植物工厂”进行生态修复种苗产品的自动化。在这个总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的基地中,自动化生产线可以通过自动化物流线路完成从播种、育苗、再植、分植、输送苗床等生产环节。这个大基地的工人很少,但这里的产量惊人:每年生产5000万个穴盘苗、300万个成品和300万到500万个瓶苗。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虽然我们使用的是家乡本地生长的植被,但我们需要驯化和繁殖的过程。通过培育和选择建设成本低、耗水量少、恢复效果可持续的植被,在性状稳定后可用于生态恢复工程。”在走过植被培育区后,告诉记者,驯化是一个枯燥的育种过程,蒙古研究人员已经引进和驯化了160多种植物,这不仅不影响生态环境,而且降低了生态恢复的成本。

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经过三年的治理,呼和浩特市草原基本恢复了原有的生态条件,实现了草原的自我修复,无需任何人工干预。

草蜢品牌总监陈瑞觉表示,除了草原、沙漠、沙地的生态修复外,公司还涉足生态修复领域,涉及到山体破坏治理、矿山环境治理等较为复杂的修复技术。

在“植物工厂”,有一个特殊的植被繁殖区进行边坡治理,那里的细草像绿色的毯子一样覆盖着,它的触须柔软细腻。正是这样一个微妙的机构承担着改变生态景观的重任。

“生态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光工程周期需要三到五年,不包括之前的草物种搜索、驯化和环境数据分析。也有必要使修复工程实现生态循环。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倾注了我们无数的心血。”安徐涛说。

到目前为止,蒙古草遵循“驯化乡土植物恢复生态”的思想和方法,已被复制成“新疆草”、“藏草”、“秦草”、“青草”。这片生长在草原上的普通小草依然没有停止创新和探索,它正以其细腻的力量冲破岩石,破土而出,以其简单坚韧的性格焕发出无尽的光彩。

标题:蒙草生态的“三大战役”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33430.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