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灵的“扶贫经”:让药材种植成为百姓自己的产业
本篇文章3079字,读完约8分钟
■本报记者张敏见习记者徐玉雄
今明两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努力奋斗实现消除贫困目标和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时期。在贵州省,龙头企业已成为工业扶贫的主力军和农村工业振兴的生力军。总部设在贵州省安顺市贵州百灵,是其中之一。
9月18日,《证券日报》记者跟随贵州百令总经理、书记牛民,来到安顺市紫云县坂当镇洞口村“贵州百令生态蓝莓园”,来到镇宁自治县大寨村贵州百令中药材(民族药材)繁育标准化种植基地。后者是贵州省中草药产业省级扶贫示范园区。
对于工业扶贫,牛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工业扶贫必须创新利益联动机制,不仅要使工业发展上升,还要明确整个产业链中普通人的利益,创造财产性收入,实现增值,从而实现扶贫的可持续和可持续发展。
“工业扶贫不能伤农民的心”
在牛民看来,工业扶贫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发行为。“公司的第一个车间在哪里?就在田野里。”作为一家全国性的中药生产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公司对上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即公司必须有自己的种植基地来解决数量和质量问题,以实现和满足公司对标准化种植的要求。
“野生中草药有其自身的优势,但由于产地、自然条件和品种的不同,其质量也会有所不同。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是中药生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牛民说。
扶贫工具使用得好不好,关系到扶贫工作和成果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半功倍”。贵州百令在多年种植中药材和扶贫的过程中,结合产业特点,总结出“大品种中药材带动大规模中药材种植”的扶贫理念。
"无论扶贫力度有多大,我们都必须首先解决销售问题."牛民认为,只有使用大量的中药品种,才能促进中药的大规模种植。例如,贵州百令的著名产品“魏丙银翘片”含有金银花等七八种药材。和桔梗。该公司使用的这些药材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使公司有能力领导大规模种植大品种作物,并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牛民认为,种植中草药最大的优势是品种多,可以区别开发,实现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甚至一村一品。虽然中草药的种植不能解决所有的产业扶贫问题,但它一定是目前产业扶贫的好途径。
在采访中,牛民多次向记者强调:“工业扶贫一定不能伤害农民的心。”中草药的种植有其特殊性和周期性,而中草药的价格波动使得农民的利益不确定。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贵州百令承诺购买承包种植基地的所有中药材。
牛民说:“公司只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平衡收入,有时会在很短一段时间内亏损,但它不能伤害农民的积极性。”中草药的种植在技术上是活跃的。许多药材是多年生的,它们是间断的。技术难掌握,农民和企业的利益难以保证。”
经过贵州百令等地方中药材种植企业多年来的不断努力,贵州许多品种的吉祥草和虎耳草逐渐在全国形成了影响。“什么是正宗药材?只有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长期种植,才能形成这种地理标志的特征,形成良好的质量形象。”贵州省百令县种植部长陈道军说。
贵州百令中药(民族药)繁育标准化种植基地(百令生态园)位于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大寨村,是贵州省省级中药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占地221亩,总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后年产值1000多万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园内共有21组现代化立体温室,种植集药用、食用和观赏功能于一体的中药材。据介绍,园内种植的香水莲、铁皮石斛、七叶一枝花、灵芝等9个珍贵品种的亩产都在10万元以上。随着园区的不断建设,园区每年可培养15000人成为中药材种植技术规范化培训的技术人员。
“过去,大寨也是一个非常贫穷的村庄。现在我们在里面种植药材,普通人也学习种植药材。我们种植草莓,他们也学习种植草莓;我们种植蓝莓,它们也是。因此,出现了农舍,除了租用土地之外,一些收入也增加了。”牛民感慨地说,企业在扶贫的时候,应该给人民留下一些东西,这样人民的积极性就会高得多。
牛民还透露,在第一阶段“实现原料保质保量稳定供应”后,百灵将进行第二阶段:测试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种植方法。例如,今年,航天科技集团来到贵州扶贫,与百令对接。双方签订了培育5个Tai/きだよ 0号品种的合同。
当地人自己的产业
如果说中药材种植是贵州百令产业的自发扶贫行为,那么“贵州百令生态蓝莓园”则是公司帮助当地群众选择品种、打造品牌的积极扶贫行为。在牛民看来,要帮助穷人,一次运送物资只能解决暂时的困难,而不是长期的解决办法。扶贫更多的是“教人捕鱼”,让当地人真正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技能。
通往蓝莓花园的路蜿蜒上山。虽然那时雨下得很大,但驾驶仍然很平稳。司机师傅动情地说:“贵州百令在这里建了一个蓝莓园,政府也建了很好的配套设施,发展比以前好多了。”
牛民告诉记者,扶贫应该有针对性,选择地点和经济作物品种至关重要。让人们看到短期的有形利益和可预见的长期利益。
记者站在山顶上,看着整个工业园区。除了蓝莓之外,还种植了其他中草药。
“这是贵州百令在工业扶贫方面的技术创新。根据中草药或经济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结合种植区的自然条件,作物品种间采用套种种植方式。”陈道军解释说,当地土地利用效率非常有限,套种可以节约土地。
解决蓝莓后续销售是扶贫的关键。“它离最近的公路只有几公里远。摘下蓝莓后,可以迅速送到贵阳等地出售。”牛民介绍说,除了与当地超市签订协议外,贵州百灵还与工行合作,帮助它们建立电子商务销售渠道。贵州百令还计划帮助当地建立一个蓝莓再加工和深加工工厂。
牛民说:“很多贵州人不会也不敢尝试这些新事物。因此,我们通过提供出处、进行技术培训和下订单来帮助穷人。老百姓只需要两样东西,土地和劳动力,同时接受我们的管理培训。通过大规模种植,进一步深加工和引导,通过我们的百令品牌,当地人最终可以形成自己的产业。让人民不仅成为农民工,而且成为市场的参与者,这是工业扶贫的更高阶段。与其教人钓鱼,不如教人钓鱼。”
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系
龙头企业“给农民看,教农民做,带农民赚”,尽可能把自己的产业留在农村,尽可能把自己的工作留给农民,尽可能把工业增加值收入留给农民,这将有助于建立贫困地区扶贫的长效机制,增强农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农民和贫困户参与农村振兴的活力。
在扶贫过程中,牛民介绍了公司的创新之处:“公司建立了与农民的利益联动机制”:根据工业园区的规划,政府首先将贫困人口的土地统一出让,并转租给贵州百灵建设园区,土地出让期限为30年。
同时,通过“三步走”帮助当地农民脱贫。一是将当地贫困农户转变为蓝莓园工人:园区建成后的前五年,采用“反租反包”的模式承包贫困农户进行管理,公司安排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农民收入承包管理费。第二步是将蓝莓园工人转变为蓝莓园股东:从第六年开始,公司和贫困农民分享利润,承包农民占30%的股份,公司占70%的股份。最后一步是将贫困农民转变为园区的真正所有者:第九年后,将实施4: 6的股份分配模式(公司40%,贫困家庭60%),贫困农民将真正成为蓝莓园的所有者。
“这种模式让农民可以亲自参与蓝莓园的开发,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这种模式的可行性。”牛民告诉记者,资本投资和规划的早期阶段是有风险的。在这个阶段之后,是收获的时期,农民可以看到眼前的利益。
截至目前,蓝莓园一期共投资23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含基础设施建设)531万元,林业项目100万元,公司自筹资金1700多万元。目前已建成6000亩,预计明年全面建成1万亩。
“对穷人来说,就业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未来可以根据稳定的期望来规划。”牛民认为,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工业扶贫和地方经济发展将帮助人们返回家园,发展家庭和子女。
标题:贵州百灵的“扶贫经”:让药材种植成为百姓自己的产业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33379.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