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资本市场深改开始落地见效
本篇文章3178字,读完约8分钟
本报记者侯
近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出席第十届财新峰会时表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他强调,资本市场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各方的支持和协调推进,措施多、力度大,市场对此高度关注。中国证监会将按照“稳中求进、协调好、能快”的原则加快实施。
严庆民指出,在规划改革的过程中,证监会坚持一个成熟,一个推出。目前,一些改革措施已经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和注册制度重大改革试点成功登陆。截至10月底,已有40家公司上市,交易系统和持续监管等创新措施逐步实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等重大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明显增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开端,使市场各方对推出更多改革措施充满期待。
严庆民指出,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学习、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国证监会在探索制度规则和监管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资本市场同时存在投资者不成熟、基础体系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完善和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能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上市公司、投资者和新闻媒体对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达成高度共识,期待通过改革促进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中国证监会推进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以来,根据新的发展理念,中国证监会组织专门力量围绕市场集中反映的重点方向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形成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总体规划。中国证监会9月初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研讨会”提出了发挥科技局试点作用等12项重点任务,这是今后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路线图。这些措施包括市场改革、行业改革和自我改革。既有短期改革,也有中长期改革。可以说,这将是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改革。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关注工作的四个方面
严庆民指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证监会系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目前,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3700多家上市公司覆盖了国民经济的90个主要行业,占国内500强企业的7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实体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45万亿元,净利润1.52万亿元,利润总额相当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一半。资本市场的“晴雨表”功能逐渐被上市公司所体现。然而,一些上市公司频频违规,风险不断暴露。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各方对上市公司的质量都不满意。
严庆民指出,今年5月,易会满董事长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上提出,将制定并实施一项行动计划,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注重各方协同效应,力争在几年内提高上市公司股票质量。经过前期努力,中国证监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推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行动计划,明确了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并积极推进上级政策文件的发布。
严庆民说,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调四个结合:一是企业内生发展与外部促进保证相结合,突出上市公司的第一责任,丰富外部制度供给。二是优化增量,调整存量,保持进出口紧密。第三,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第四,要将监管标准与协调推进相结合,特别注重精细监管,加强政策协调,促进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该行动计划围绕信息披露有效性、公司治理标准化、帮助转型升级、化解潜在风险、提高监管有效性、优化发展生态等40多项具体任务,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主线。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化解风险还是促进发展,单靠证监会是难以做到的,迫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体系。其中,上市公司负责自我监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立法和司法机关、宏观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制度供给、财税支持、执法合作和风险处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投资者应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和监管,依法行使股东权利。
严庆民指出,自2019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面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做好市场准入。以设立科技局和注册制度改革试点为突破口,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截至10月底,143家公司实现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624.16亿元,户数和户数分别增长55.43%和29.63%;科技板块40家上市公司类型更加多样化,制度包容性提高,实验场的作用开始显现。
第二,平稳的市场出口。探索丰富的退市方式,保持退市监管力度,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今年以来,已有16家公司通过各种渠道退市。其中,7人被迫退出市场,1人自愿退出市场,8人通过并购退出市场。多元化退出渠道和相对稳定的退市实施机制逐步形成,良性市场态势正在形成。退市对提高现有上市公司质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退市工作总体稳定有序。
三是优化制度安排。要努力完善支持上市公司调整股票、做强做大的制度机制。修订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理顺重组上市职能,简化重组上市认定标准,允许符合条件的资产重组上市,恢复重组上市融资支持,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业示范区,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分拆上市试点规则已公开征求意见,并将在进一步修订完善后发布实施。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并购的主渠道作用,规范和简化申请材料,提高行政许可审查效率。年初,它自愿承诺将考试时限从法定的90天缩短到70天,目前的平均考试时间进一步缩短。
第四,加强精确监管。坚持少管好管,提高上市公司风险分类标准,重点关注问题公司和高风险公司,重点化解股权质押等风险,密切关注财务欺诈、资本占用、违规担保等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今年以来,已有60多家上市公司或相关主体被调查。市场上有几只“1元股”,市场估值体系趋于合理。境内外股票质押融资余额和高比例质押公司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清算风险暂时缓解。加强对整个并购链的监管,产业并购成为主流,三高并购得到遏制。
着力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严庆民指出,上市公司质量内涵丰富,包括经营效率、会计基础、治理能力和信息真实性,其中公司治理是基础。完善、公开、透明、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修订发布了《公司治理原则》,2018年,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了《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指引》,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和公司治理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以立足中国国情,与国际最佳实践接轨。
公司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经济领域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中国证监会的首要任务是监管,监管是上市公司日常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经过多年的实践,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规范的群体,并普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组织体系。
然而,在上市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严庆民认为公司治理往往被忽视,关注度普遍不足。当市场整体好转时,潜在的问题很容易被掩盖,但当形势发生变化时,问题和风险开始暴露出来,其根源都与公司治理有关。例如,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高比例质押、资本占用和非法担保反映了上市公司治理独立性不足、治理失灵和内部控制缺失等深层次问题和道德风险。从上市公司的经营实践来看,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首先,我们重视短期股价而忽视长期价值。二是强调资本运营,忽视内部治理。第三,大股东和高管忽视中小投资者和员工。这些情况不符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也不符合保护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倡导国际市场价值投资的日益增长的趋势。
针对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他表示,中国证监会将在所有上市公司组织公司治理专项活动,通过自查自纠、现场检查和整改推广,有效促进公司治理的有效改善。希望各上市公司认真对待,深入自查,有效整改,真正做到“四怕”,坚持“四底线”,为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标题:证监会:资本市场深改开始落地见效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36735.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