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 体育产业靠什么保暖
本篇文章2663字,读完约7分钟
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体育相关产业在繁荣与回归中结束了集约化培育。在政策的推动下,体育产业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抓住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机遇,实现2025年体育产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
日前,懒熊体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融资数量为84笔,五年来首次降至两位数;融资额为36亿元,为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面对日渐消退的“投资热”,北京商报记者梳理了体育相关企业的计划,发现所有企业都开始转型,加快行业的深度布局,为即将到来的体育产业新风节约能源。
消费升级
尽管体育产业投资下降,但市场反应给了投资者希望。2018年,中国的体育消费已经达到万亿规模。今年“双十一”期间,在天猫平台上,总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15个品牌中,有两个是体育品牌。据行业预测,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达到1.5万亿元。
体育消费的促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发布的《2019年体育产业调查报告》显示,未来3-5年,全球体育市场预计将增长6.4%,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体育市场的增长领导者。
在体育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安踏的收入增长了40.3%,达到148.1亿元;李宁(港股02331)上半年盈利62.55亿元,同比增长32.7%。
安踏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表示,2025年,安踏将打造“多品牌”,实现1000亿元人民币的“小目标”。
相比之下,李宁的规划更注重自己的品牌。李宁公司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李宁表示:“我们实施‘单一品牌、多门类、多渠道’战略,巩固和提升核心业务重心,深入培育李宁的体验价值,不断增强产品实力和品牌实力。得益于国家优惠政策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观念的转变,我们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充满信心。”
复星体育董事总经理潘志恒表示,在新一轮体育消费热潮中,拥有“护城河”和“领先知识产权”的企业也将表现出色,这些企业能够在体育产业中深入发展。这也是未来的趋势。每个人都应该精耕细作,把工作做到极致。
“体育产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已经被迭代和更新,粗放型增长已经不再适合体育消费产业。如何不断下沉,找到一个增量市场,优化运作,盘活股市,将是中国体育产业未来稳定发展的关键。”中国体育政策研究所所长鲍说。
跨境一体化
事实上,今年的优惠体育政策是频繁的。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并部署推进网络教育健康发展。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体育强国纲要》,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指引。
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经纪和体育培训等服务形式,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力争到2022年实现体育服务业增加值的60%。
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和刺激体育消费的意图是明确的,这使得许多体育以外的企业看到了背后的投资机会,并启动了体育之间的跨境整合。
美团应用在显著位置设置了一个体育入口,有近30个子体育项目。明泰体育是吉利汽车(香港股市00175)的控股子公司,围绕户外运动开展具体业务,如赛车、自行车、高尔夫、帆船和公路跑步。教育部门的美好未来今年也为幼儿制定了体育训练计划,并投资了一家儿童体育训练公司。
自在美国上市以来,万达集团的子公司万达体育(Wanda Sports)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根据计划,万达体育将打造一个体育赛事运营、媒体和营销的全球领先平台公司。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万达体育在2019年举办了近350场比赛,150万名运动员为比赛付费,为3700多个观看体育赛事日提供服务。
这些投资每轮都要花费上亿元,显示了体育产业的格局变化,从原来的纯体育企业到外部企业的跨境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产业管理集团董事长张謇认为,体育产业运营应牢牢把握体育产业,做大做强本体产业,以“体育+”和“+体育”为重点,做好教育、旅游、金融、文化、科技与体育产业的融合。
高级2.0
大伟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韩大为表示,如果将体育产业从2014年到2019年称为1.0阶段,国家为体育产业制定新的战略规划,那么2020-2025年将是体育产业的2.0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成立25年的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也开始改革。最近,中国篮球协会正式宣布进入cba 2.0业务的新时代,并宣布了其在竞赛产品、品牌营销、球迷建设和赞助系统方面的业务愿景,并发布了四大市场开发和开放类别。
然而,《意见》中对足球的诸多提及,如引导足球等产业的合理布局,开展全国社会足球场馆设施建设专项运动,支持以足球等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智能体育赛事发展等,也为中超足球联赛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韩大为表示,体育产业进入2.0阶段有很多催化剂,包括明年的东京奥运会、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以及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产出将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
此外,《意见》还特别提到了加快冰雪产业的发展。力争到2022年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
在这方面,业内普遍认为冰雪运动将首先受益于冬奥会奖金,户外产品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虽然体育产业面临发展机遇,但挑战也是存在的。数据显示,2017年,体育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4年的0.64%上升到0.94%,预计2018年将超过1%。但是,要想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至少要占到4%。同时,从行业内部结构来看,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44.2%,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55%。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学礼表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体育赛事还没有完全形成规模,赛事的设计、策划和运营都不够精细,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最佳体验。其次,体育产业应该更加重视人才,因为体育产业实际上是在与其他产业争夺人才,这是不可忽视的。
无论现状如何,体育产业的总体趋势是跨界融合、集约化养殖和数字化转型,这对体育产业的所有参与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发展路线和对未来模式的规划。然而,记者今天从北京商报的采访中发现,针锋相对的观点也有很高的共识:以全民健身为核心、以竞技体育为动力的战略将引发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结合2020年至2022年的奥运奖金,企业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来完善产品和服务,真正为客户带来价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笑到最后。
标题:资本寒冬 体育产业靠什么保暖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39879.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