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成功召开:论道新形势下的金融业变革与开放
本篇文章5943字,读完约15分钟
12月1日,由《展望智库》和《金融周刊》主办的“第四届(2019)中国新金融峰会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络办公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参事室、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青岛、山东、宜昌、湖北等地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对“不要忘记金融行业的主动性思维”、“新消费和新零售的变量和变化”以及“解决数据治理和数字转型”这三大问题的见解。《望王周刊》总编辑、党委书记冯英兵代表组织者发表了讲话。
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国务院参事、原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王肇星,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涂光绍,原中国投资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中国光大集团副总经理傅;杜晓曼金融首席执行官朱光;邱含,金融一个账户的联合总经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蚂蚁金服、中国信用信息、通盾科技、云创、荣360、火弼集团的负责人参加了圆桌会议。
论坛还公布了“十三五金融产业示范案例”评选结果。平安一钱包、信易普惠入选“十三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示范案例,光大云支付、金融一户通、国美金融入选“十三五”数字普惠金融示范案例,蚂蚁金服金融分布式架构沙发平台入选“十三五”金融科技产业示范案例。同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程心信用信息有限公司被评为“十三五”银行数字化改造示范案例,北京北斗国兴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和白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十三五”高新技术领先示范案例,共评选出10家企业,旨在引导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帮助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
同时,全国青年金融系统联合会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国青年金融系统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康华平出席了论坛。此外,中华全国金融青年联合会智库部门小组会议同时在国际饭店召开,下一步工作已经安排好。
金融业改革开放挑战与机遇并存
今年以来,中国金融业不仅面临复杂的内外部形势,而且在技术变革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回归改革面临着服务实体经济、稳定增长、防范风险等新任务和新挑战,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开放也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期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黄表示,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的问题不仅是总量性和周期性问题,也是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有必要加强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根除基本的结构性问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认为,近两年来,人民币贷款和债券市场融资明显增加,而其他项目却有所下降,这使更有可能获得贷款或有资格发行债券的融资主体受益,而贷款难、无法发行债券的企业融资环境日益复杂。同时,《新资产管理条例》是清理源头的必要举措,但转型并不容易,“阵痛”不可避免。
近年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但真正的实体仍然不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任何金融创新如果脱离实体经济的客观需要,都将偏离方向,违背规律,走向自我循环、过度扩张或非理性繁荣。只有真正符合实体经济、符合经济规律、能够深度培育商业情景的金融创新,才能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因此,金融技术的发展应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把握经济、社会和人民最需要的金融服务场景,提供扎根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技术供给对多样化需求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国务院参事、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兆兴表示,完善金融供给结构改革,要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继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不断完善房地产金融政策、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和金融监管体系,不断改善和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合理需求,促进经济金融优质发展。
他认为,中国金融业近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计划主导到市场主导,从单一主体到多主体,从单一产品到“金融超市”,从传统的单一银行信贷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多元化市场;银行已经从传统柜台转变为移动互联网,从机构网点转变为数据和信息,金融业也变得越来越开放。
金融开放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期待。国务院参事、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展望2020年,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关键是应对四大挑战:一是全力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第二,我们必须尽快推动制定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国际规则;第三,人工智能的一些重要方面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并形成全球范围的制度安排;第四,应对地缘政治突发事件的影响。
对中国来说,抓住金融开放的机遇势在必行。前中国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屠光绍认为,金融开放战略应该得到改革的支持。中国很大,市场也很大。要吸引外资,促进其长期投资和布局,就要注意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包括资本市场和国有国有企业的改革等。;第二,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治理改革应尽量避免与政府治理发生冲突;第三,商业环境的变化要求外资进入中国后,运营成本和监管环境不断优化。
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思维服务于实体经济
如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如何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何准确滴灌,开启金融“最后一公里”,如何利用金融机构改善服务实体的金融生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当前金融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中国光大集团副总经理傅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下一步仍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在未来,可以进一步准确地运用mpa评估、有针对性的RRR缩减或扩大央行低成本资本供应工具的范围,以明确货币政策的传导,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第二,加快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帮助实体经济。光大集团充分发挥全金融牌照的优势,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特别注重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今年11月1日,光大集团的六家金融和工业企业联合成立了光大健康养老公司,力争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内养老的第一方阵,为民生贡献力量。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产保险监督司副司长、全国金融青年联合会成员尹江妍表示,“不要忘记金融业的首创精神”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变、三个稳定”:从宏观上看,时代变了,空采取了反周期政策。稳定增长;在中间观点中,股权被用来交换债权,杠杆通过调整分子和分母来稳定;在微观层面,应以短期替代长期,建立稳定融资的长期机制。
湖北省宜昌市副市长张凤起指出,实体经济融资难的核心在于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贷款信用缺失、银行贷款信息缺失、银企对接渠道缺失。只有用信用信息打破僵局,融资问题才能得到缓解。
中国政府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债券评估中心副主任、全国金融青年联合会会员董毅认为,债券市场是最大的直接融资市场,是从金融层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是辅助宏观调控、控制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关于大数据在金融活动中的应用和服务实体经济,中国程心信用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岳志刚认为,中国程心信用信息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帮助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也遇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共性问题。目前,应在国家和行业层面构建数据形成和技术使用的基本法律框架,并形成信息保障机制。同时,应构建适合普惠金融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方面稳定增长,另一方面控制风险。另外,我们应该注意控制杆的使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只有将融资结构的长度和长度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改善金融供给结构,最大限度地保证当前稳定增长和风险防范的需要。
金融一个账户链接联合总经理邱含认为,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来看,技术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技术只是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金融业提供更好、更规范的服务。我们不应该“害怕”科学技术。以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些混乱或科学技术的“误用”,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有秩序地为客户服务。
杜晓曼金融首席执行官朱光预测,到2020年,由于经济低迷,服务民营企业、小微实体经济的压力越来越大,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将面临挑战。首先,其资产重心正从国有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向小微零售资产转移,资产结构的变化扩大了风险敞口;其次,过去,银行风险策略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下制定的,这些风险策略的有效性需要在经济下行时得到验证;此外,银行和其他传统金融机构也面临风险成本上升和息差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
新消费的本质是数字化
随着新消费和新零售时代的到来,随着技术、场景和运营模式的不断创新,隐藏着许多挑战。如何充分结合新技术和新情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何在竞争的红海中突围,是消费金融创新需要考虑的一系列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许认为,普惠金融不等于弱金融,而是每个公民的权利,甚至是解决住房、教育、就业等基本问题的有力手段。因此,应该形成一套政策体系来鼓励和引导普惠金融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监管以及如何进行平衡。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友平认为,消费金融可以使大量弱势群体获得正规金融服务,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成为实施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随着新的消费和零售时代的到来,以及技术、情景和应用方式的不断创新,消费金融业态仍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0/0,也将推动我国普惠金融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司司长、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所副所长肖翔表示,在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不断深化和深化的客观形势下,有必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按照畅通无阻、趋利避害的原则,规范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包括展览范围与许可证的匹配。 匹配风险控制能力和规模,匹配合作权利和责任,匹配数据使用和授权,以及匹配营销宣传与现实。
消费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的进程,数字化加速了消费金融向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姚雷提到,数字资产是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的资产。在金融服务消费领域,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金融可以更准确地为人民服务,实现以人为本的金融最初使命。
“新消费的本质是数字化。”国务院研究中心发展部研究室主任卓贤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已经从2008年的15%上升到2018年的34%,三分之一以上的经济活动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数字化的速度反而在加快。新消费的下一个增长点应该是服务型消费,这也与国民经济结构向服务型产业的转变相一致。
荣360副总裁陈昌明认为,消费金融机构强调场景客户和场景金融,但消费领域的场景比较分散。在这种背景下,金融科技企业率先与所有消费企业进行api对接。通过清理用户特征、建立风险模型并将其提供给银行,银行仅通过一次性风险识别和优化建模就可以将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小型零售企业对接。
数据安全是必须遵守的底线
金融业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变革,金融和技术深度融合。智能银行和开放式银行等新模式相继诞生,各种金融机构迎来了数字化转型。转向哪里?怎么转弯?如何评价外部机构的授权效果?如何平衡商业和社会利益。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实现多赢?如何保护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一切仍在探索之中。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确保数据安全应该永远是底线。首先,要加强组织、机制、标准的统筹规划。其次,根据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建立一个全局的数据模型和科学合理的数据架构。此外,应遵循“用户授权、最小充分性、充分保护”的原则,充分评估潜在风险,做好安全屏障,加强数据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严格防范用户数据的泄露、篡改和滥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总会计师孙天棋认为,在新的数字环境下,运营商在使用数字技术方面更加专业和熟练,而消费者的地位越来越弱。首先,法律供给需要改善。其次,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在处理基于数字平台的侵权行为时,必须花钱从第三方公司获得法院认可的证据,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三,数字技术知识对消费者有障碍。因此,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政府和市场都应该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效的保护机制。
银监会政策研究员叶督察指出,金融监管必须更好地适应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在坚持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更具前瞻性、适应性和包容性,合理拓展监管边界。例如,根据金融机构和数字金融技术公司之间的合作和业务关系,有必要对基础数据和算法模型进行扩展监管,甚至可能进行现场监管和一些必要的处罚。
北京金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前中国银监会国际司司长范文忠表示,传统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对数据心存敬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明确界定数据的“四权”关系,即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并把握“三性”的平衡,即用户的便利性、安全性和隐私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最终使整个金融创新从数据开始,在技术上蓬勃发展,成为系统。
同盾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蒋韬表示,风险控制是典型的创新业务,创新的前提是做人。大数据行业的治理和标准化有利于行业的发展。通盾科技在风力控制行业已经锻炼了六年多。希望通过机构间的部分、有效和最低限度的原则性数据共享,建立一个智能和诚实的网络,实现联合防控,并识别伪造身份和长期借款的网络欺诈者,从而增加欺诈成本。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着gdpr中文版的发布,这将为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划上底线。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卫民表示,传统银行要实现转型和发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太大而不能改变,另一个太晚而不能改变。目前,虽然银行创新步伐加快,但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仍存在六大矛盾和困难:个性化与标准化、封闭与开放、线上线下、协作与分散、体验与风险控制、敏捷性与稳定性。在实施路径上,关键是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推广扁平化的敏捷银行管理模式,推进渠道、产品、生态、营销、风险控制和运营六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前台到场景的整合、触角的延伸、敏捷迭代和智能定制,以及后台的集中高效整合和协作。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云也表示,对于金融业来说,诚信和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在坚持诚信的前提下,白蓉在科技方面投入巨资,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区块链等方面。,帮助中国的信贷行业变得更具包容性,并使许多普通人能够获得金融服务。
谈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霍碧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林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实施仍需克服许多障碍。首先,基础设施需要改善;第二,区块链技术目前只是政策驱动,而非情景驱动,没有足够的人才将区块链技术与实际情景相结合。
标题:第四届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成功召开:论道新形势下的金融业变革与开放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37950.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