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于增彪: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四次浪潮即将到来
本篇文章1282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刘慧玲
近日,由高盾教育主办的第二届金融情报峰会论坛在上海开幕。论坛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金融领域的许多资深专家。中国首席财务官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于增彪作为主旨发言人分享了“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四次浪潮”。
“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一波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时国有企业开始经营,主要特点是引进和创新苏联的经济会计。其次,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国有企业的公司化和股份化基本完成,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主要特点是在抛弃苏联经验的同时引进和创新了美国管理会计,这是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是20世纪10年代以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和新时代,这一浪潮的特点是政府直接推动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设。”于增彪说道。
同时,他还预言了第四波。经过70年的积累和新时代宏观经济和微观组织的新要求,管理会计将“爆炸”组织价值创造的潜力。其特点是所有组织都将应用和创新管理会计,并在创造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第四次浪潮即将到来,原因是什么?于增彪分析了七种趋势。即数据化、产业与金融一体化、工业化、技术与金融一体化、国际化、宏观化和中西方一体化。
就数据而言,没有信息技术的参与,就不可能应用管理会计。目前流行的财务共享和财务云基本上属于“最精致、最灵活的财务会计”。服务于决策支持、管理控制和创造企业价值的管理会计软件尚未问世。企业信息系统的多样化和碎片化非常严重,仍然存在大量孤立的信息孤岛,远远没有达到“一户一户,共享信息”的目标。
其次,商业与金融的融合是商业与金融的结合。如果脱离了商业与金融的结合,即使美国政府机构有会计应用指南,有管理会计公告,也不可能很好地利用管理会计,编制出实用的管理会计软件。
就工业化而言,因为工业是相对的,所以在使用时必须明确界定。中国的管理会计还没有产业化,换句话说,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程度还不深。因此,管理会计软件“不那么个性化,而是更加通用。”
技术与金融的融合是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企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传统,而且结合企业运营的具体技术环境,创新技术、产品和材料的研发模式,从而创造企业价值。
国际化应满足全球企业管理层、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包括海外子公司控制,除了现有的管理会计方法(如预算),还有政治、文化和法律风险控制。
宏观化是指管理会计的概念和方法延伸到宏观经济管理层面。一方面,宏观与微观没有联系;另一方面,政府支出及其行政机构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没有列入议程。通过有效地运用管理会计,我们可以确保宏观决策的微观性,这不仅可以轻举权重,还可以看到微观知识。
最后,要融入国际学术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能,并将我国管理会计的创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中国需要复合型“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包括工业与金融、技术与金融、信息技术、营销与会计;它还需要管理会计系统设计人员、数据分析师和编写数据驱动的动作算法的“新代码奴隶”。
“第四波是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即具备创造价值的能力。”于增彪教授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
(编辑白宝玉)
标题:清华大学教授于增彪: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四次浪潮即将到来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37316.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