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人工智能产业大而不强
本篇文章1713字,读完约4分钟
■刘学智
有人说,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引领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此,笔者持谨慎态度。虽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前景非常看好,但它肯定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仍然不明显。
首先,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的确有很多企业和风险投资基金热衷于投资人工智能,但迄今为止,只有少数企业真正在大规模生产中获利。由于融资成本巨大,人工智能领域能否全面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仍不确定,一些分析师认为至少需要30年后。
其次,许多热情高涨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实际上是外行,他们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可能有限。例如,在智能汽车领域,许多非汽车制造企业正在涌入,它们正在吸引巨额投资,无论是做网站、组装手机、制造电器,还是盖房子、卖衣服、种植粮食等等。就像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也有许多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
第三,可以说人工智能目前已经被提升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目前,人工智能阶段是数据、算法、计算能力等领域的积累和整合,它只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和延伸。电子计算机诞生于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因此,所谓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是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更像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延伸,没有什么能超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
至于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就像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有一种观点认为中美两国步调一致,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人工智能企业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有40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规模非常大,位居世界第二。从互联网公司的角度来看,在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美国占6家,中国占4家,似乎处于垄断地位。从融资角度看,2019年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共获得融资478亿元,具有较强的资本吸收能力。看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真的很强大。但是从质量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有一定的折扣,而且似乎是大而不强,这需要警惕。
首先,基础硬件生产能力不足。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巨大,主要集中在应用领域,而很少有企业在基础硬件上投入巨资。据相关研究,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语音技术、视觉技术和行为技术的应用领域,占85%以上。然而,只有不到15%的gpu/fpga、神经网络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和核心软件制造商的整体竞争力较低。
第二,开展智能芯片研究的核心企业严重不足。在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中,从事芯片研发的不到2%,与世界领先地区相差甚远。一家研究机构调查了全球24大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其中17家是国外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拥有40万项专利,平均每个企业拥有2.35万项专利。其余7家是中国企业(包括港、澳、台),拥有5.5万项专利,平均每个家族只有7800项专利,与外国企业相差甚远。在七家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中,台湾的华为和联发科技位居前列。如果这两家企业被撤掉,剩下的五家中国企业就少得可怜了。
第三,专利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明显缺陷。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专利总数上有差距,但差距不是太大。然而,我国人工智能的专利并不均衡,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美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遥遥领先,并掌握了大量核心专利。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倾向于在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基本核心领域成为不足。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申请的专利90%以上是国内专利,而不是全球专利。
第四,制造业使用的人工智能较少。从人工智能的最终用途定位来看,中国大多数企业都定位在商业消费领域,如营销、金融服务、医疗保健等。然而,用于制造业升级的人工智能投资仅占不到1%,用于制造业授权的人工智能平台严重短缺。因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相匹配,难以有效帮助制造业提升其R&D、技术和流程。这与中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目标背道而驰,也可能不会像预期的那样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五,一些人工智能投资泡沫已经出现。从2014年到2018年,人工智能投资领域共有126起退出事件,约占同期投资退出事件的1/20,许多vc/pe投资者跌入深渊。一些人工智能行业的泡沫已经很明显,特别是在自动驾驶领域,而人脸识别技术也显示出过度资本追逐的迹象。然而,在疯狂的投资之后,最好的玩家最终会生存下来。
(作者是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
标题:谨防人工智能产业大而不强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137858.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